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 是集动物系统与进化研究、动物标本收藏和动物科学知识普及三位一体的国立学术机构,由动物标本馆和标本展示馆两部分组成。
动物标本馆是我国最悠久的标本收藏机构,是在原震旦博物馆、静生生物调查所、北平研究院动物学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及故宫博物院等机构所属标本馆的基础上,经过几代科学家近百年的努力,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动物标本馆现集中在独立的标本楼内,包括鱼类及两栖爬行类标本分馆、无脊椎动物标本分馆、兽类标本分馆、鸟类标本分馆、昆虫标本分馆和标本数字化分馆。标本馆现有各类动物标本530余万号,约占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收藏总量的1/3。使用了先进的高强度金属密集柜保藏标本,其空间可满足标本馆未来数十年的发展需要。标本馆馆藏标本几乎包括了在我国分布的各主要类群和代表性种类。标本收藏范围则包括了台湾省在内的全国各地的标本以及二十余个国家的标本,此外,部分国外赠送或交换的珍贵标本也收藏在本馆。
标本展示馆建筑格局仿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建筑面积7500平米,包括地下一层、地面二层半,共三层半的结构,其中布展面积5500平米。
展示馆设9个固定展厅和1个流动展厅和一个4D动感电影院,其中固定展厅一旦布展完毕基本不用变动,而流动展厅是根据不同的主题、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时更换,保证了展示馆的主题与社会紧密联系,为社会服务。
九个固定展厅按参观顺序分别为:动物多样性与进化展厅、无脊椎动物展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发展史展厅、濒危动物厅、鸟厅、动物与人厅、昆虫厅、蝴蝶厅、精品厅。展厅共展示珍稀动物标本5千余种,分为科学知识展示、动物标本展示和生态景窗展示,通过声、展示灯光、舞台灯光、紫外光、电、多媒体、动物标本实物、图片文字、生态环境重现和视屏手段,把动物学知识有机的贯穿现在整个展示过程中。
国家动物博物馆先后有秉志、陈桢、陈世骧、刘崇乐、蔡邦华、郑作新、张广学、宋大祥等研究员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或院士,还有一批如寿振黄研究员、张春霖研究员、朱弘复研究员、沈嘉瑞研究员、张玺研究员等为中国动物学事业做出过开创性贡献的著名专家。中国近现代生物学研究、大规模的生物资源调查,概莫在这些大家的直接参与或指导下发展起来或完成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结合馆藏标本的研究,科研人员先后发表了各类研究论文6000余篇、专著300余部,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8项、国家自然科学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54项、省部委级科研成果奖数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