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简称中心)和武汉大学ABSL-Ⅲ实验室(生物安全三级动物实验室,简称A3实验室)源于1958年成立的湖北医学院动物室,迄今已走过甲子芳华。1994年,湖北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成立,后于2000年并入武汉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由此划归武汉大学医学院;2003年,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与武汉大学ABSL-Ⅲ实验室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教育部、武汉大学共同投资建设而成;2012年,武汉大学模式动物协同创新中心成立,继而成立武汉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和中心/A3实验室同为武汉大学二级单位,实行一套班子,三块牌子,是面向校内外开放的公共服务平台和科研机构。
中心拥有动物设施3100㎡,其中屏障环境1800㎡,清洁、普通环境1300㎡,于2009、2012、2015、2018年连续四次通过国际AAALAC认证(国家实验动物管理评估与认可协会认证),并持有湖北省科技厅颁发的《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中心建有病毒免疫、微生物免疫、细胞与分子生物学、临床检验及病理等配套实验室,为动物实验提供数据检测和分析服务。A3实验室为恒温、恒湿的负压屏障环境,核心区面积500㎡,是全国首家通过国家认可的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持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生物安全认可证书、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发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资格证书。A3实验室主要开展艾滋病病毒、结核分枝杆菌、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汉坦病毒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动物实验,目前可承担大鼠、小鼠、豚鼠及近100只猴的感染动物实验。中心和A3实验室依照国家标准和国际惯例建立了“实验动物管理与使用委员会”(IACUC)和“ABSL-3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IBC),分别监督中心的动物福利和实验中生物安全保障工作。
武汉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Institute of Model Animal, Wuhan University, IMA),以临床重大疾病的机制研究、靶点开发、新药创制以及模式动物研发为主要研究方向,聚焦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以及相关的肝脏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感染性疾病等重大临床问题,以多学科综合交叉、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并重为特色,持续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化发展。研究所已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产学研一体化研究中心,拥有健康大数据人工智能、系统生物学、基因编辑研发、动物模型研发、动物管理、ABSL-3/ABSL-2实验室、病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试剂研发、生物技术创新、药物与生物材料研发、兽医临床质量检测、仪器管理、资源库等十五大研究平台。研究所目前拥有近3000品系转基因、基因敲除动物,自成立以来为国内外1000余家科研院所及医药研发机构提供了模式动物相关服务,为国内外生命科学、医学研究领域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研究所采用国际顶尖研究型大学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科学研究队伍,截至2019年3月,研究所科研人员达250余人:教授团队7人,助理研究员及博士后4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100余人。
中心及A3实验室现任主任、研究所所长李红良教授,为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其研究团队近年来已在Nat Med.、PNAS、 Circulation、 Hepatology、J Hepatol、 Nat Commun.、Circ Res.、Annual Review Pathology 和 Physiology Review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综述200多篇;申请国内发明专利150余项;共承担包括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基础研究重点项目、“973”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30余项;自主或合作研发基因工程大、小鼠品系近3000个,建立40余种标准化疾病动物模型,近三年为国内外500余家实验室的1000多位科学家提供模式动物服务。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的发展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聚焦重大问题、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以科学研究和平台服务为两翼,以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建设A3感染性动物实验平台、转基因与基因敲除平台、动物影像学检测平台、转化医学平台、动物模型构建平台、动物饲养等高水平研究平台,以科学研究引领平台发展,用平台服务夯实发展基础,将我们机构整体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知名、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科研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