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能坚持在极冷极热的天气下锻炼,不仅能强健身体,也能磨炼意志品质。然而健身需有方,安全守底线也不能忽略,尤其是一些身患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特殊群体,更要科学健身。国家体育总局运医所医务监督中心副主任梁辰说:“一般来说健身是不分季节的,正常情况下,一年中任何时候都可以锻炼。但对于有慢性疾病、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等特殊人群来说,健身要以健康为要,讲究时间、方式、方法,守好安全线。”
冬季锻炼意外时有发生,曾有报道,早晨江苏扬州一名男子在南区某公园跑步健身时突发疾病,男子倒下时嘴里喊着“难受”。该男子48岁,是一名长跑爱好者,此前也经常参加长跑活动。新年第一天,“跑友”们相约来到公园跑步,但是跑了没多远就发生了意外。对于冬天锻炼出现这样的危险,梁辰表示,冬天气温低,寒冷的空气刺激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导致心肌缺血,引发心梗。进行运动锻炼时,肢体肌肉强力地收缩,需要心脏持续供血,因此加大了心脏负担,也会导致心肌缺血,造成心跳骤停。所以冬天晨练的人尽量稍微晚一点,等气温稍微上升后再去锻炼,也不要空腹运动,不要过度劳累后运动。
“当然还有一些特殊的疾病本身就与寒冷干燥的环境有关,比如哮喘,在天气寒冷干燥的时候容易引起呼吸道反应性增高,哮喘发作频率会增加。冬天雾霾、大风天气多,会加剧慢阻肺、慢性呼吸道炎症、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症状。还有雨雪天气道路湿滑,老年人出来运动容易跌倒。这些都是冬季运动风险高的原因。”
梁辰表示,关于运动风险评估,首先要看这些人是否患有呼吸、心血管、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如果没有这些疾病但有相关症状,那么这些人的运动风险也是比较高的。“如果运动后出现胸闷、胸痛,反复发作的头晕头痛,气喘、憋气、剧烈咳嗽,脚踝水肿,极度疲劳等症状,应该提高警惕。”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虽然没有症状,但有以上疾病的危险因素也应该注意,因为危险因素一旦超过两个则被认为是运动中危人群。“年龄男性45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再加上吸烟、肥胖、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家里有早发心脏病史等等。这些人平时锻炼要注意风险。”梁辰建议,所有有运动风险的人在运动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参与运动时应量力而行,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注意天气状况,雾霾、雨雪、大风天气,尽量避免室外运动;适当延长热身时间,充分热身;注意运动时间和强度,时间不要太长,强度不要大。(转自1月13日《中国体育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