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艺术公共服务平台
网站首页 工作动态 活动赛事 体育标准化 职业发展 文化艺术 体系建设 资料下载
文化艺术
文艺宣传
理论评论
文艺政策
文化视野
栏目热点
1. 数字时代的文艺评论(张慧瑜)
2. 李屹:唱响时代心声 跳出时代舞步
3. 习近平: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
4. 林雅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
5. 磨砺创作、凝聚人才,不负时代舞台
6. 在大融合中共赢 在大合唱中共荣 ..
7. 习近平: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
8. 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看文化强国建..
站长推荐
1. 林雅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
2. 磨砺创作、凝聚人才,不负时代舞台
3. 在大融合中共赢 在大合唱中共荣 ..
4. 李屹:唱响时代心声 跳出时代舞步
5. 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看文化强国建..
6. 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推进社会主义文..
7. 以文化强省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
8. 数字时代的文艺评论(张慧瑜)
理论评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艺术 > 详情 
数字时代的文艺评论(张慧瑜)
发布时间:2/15/2021  浏览次数:1002

数字时代的文艺评论(张慧瑜)

2021-02-04来源:《文艺报》 作者:张慧瑜 收藏

  (点击本页标题下方的“来源:《文艺报》”,查看报纸报道,链接为:http://wyb.chinawriter.com.cn/content/202101/27/content58444.html

 

  近些年,中国文艺取得长足发展,文学、电影、电视等领域都出现了一批以人民为中心、反映时代精神的现实主义力作,如小说《人世间》、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和电视剧《装台》等。在这个过程中,文艺批评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方面,文艺批评为文艺创作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把好关,另一方面对文艺作品质量的提升建言献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5G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应用更密切地镶嵌到现实生活中,网络文学、网络文艺成为百姓最重要的文化消费平台。在这种背景下,数字时代的文艺评论工作也需要转变思路,把握网络文艺的规律,引导网络文艺健康发展。

电视剧《装台》剧照

  文艺评论的出现与文学、戏剧等大众文化以及报纸、杂志等现代媒介的兴起有着密切关系。在17、18世纪,文艺评论成为西方发表在报刊上的特殊文体,帮助人们品鉴文化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也借讨论这些作品发表社会意见。因此,文艺评论自诞生起就承担着理性辩论、思想交流的公共空间的职能,也确立了文艺评论的两种属性,一是艺术的、美学的,二是社会的、政治的。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也出现了现代文艺评论,那些发表在报纸副刊和期刊杂志上的文艺评论,成为确立新文学范例、传播新文化价值的载体。20世纪20年代随着中国共产党诞生,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始指导文艺评论工作,评论也成为党领导的文艺战线的重要阵地。这些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针砭时弊、引导大众觉醒,如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用文艺评论的方式来影响文学、电影创作,有利地推动了进步思想的传播。在特殊时期,过于政治化的文艺评论也给文艺发展带来负面效果,直到20世纪80年代文艺评论又回归“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创作与批评形成了良性互动。

  90年代末期互联网兴起,改变了印刷媒体的主导地位,也使得文艺生产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传统文艺逐渐数字化,如文学变成网络文学、胶片电影变成数字电影,另一方面网络也产生了数字化的文艺产品,如网络游戏、二次元文化等,这使得网络评论的形态和功能发生了转变。因为互联网平台的交互性和社交化,网民不仅成为网络文艺生产的主体,所谓“用户生产内容”,而且消费者的点赞、评论也介入到网络文化生产的内部。网络文艺评论具有这样几个特征:其一,批评参与到网络文艺创作中,如网络文学的更新,会受到消费者对剧情、人物的讨论,网络写作为了产生更大的用户粘性,会在乎评论者的意见;其二,受众粉丝化,用户的点赞、刷流量和打分会对文化产品的市场效应产生影响,如电影上映初期的网络口碑对后续票房非常重要;其三,网络评论带有非职业化、非专业化的特征,容易形成极化效应,个别极端言论会被放大和引发围观效应;其四,评论的形态也不只是文字,而是弹幕、鬼畜、短视频、表情包等更加多元化的萌言萌语,这符合网络交流的习惯。

  网络文艺作品与网络评论之间密切的互动性和社交性,使得消费网络文化会产生更强的参与感。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央视的融媒体平台央视频把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用慢直播呈现出来,亿万网友24小时进行“云监工”,用弹幕为武汉加油、为不舍昼夜的建设者点赞,这就是借助5G和新的直播理念,形成一种全民共同抗疫的情感共同体。网络时代的综艺节目非常重视与粉丝的互动,粉丝与明星共同“养成”,这就对明星提出更高要求,明星的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会对粉丝形成更强的示范效应。这些都与数字时代产生的特殊的文艺创作与文艺消费的形态有关。

  互联网技术本身带有平台化、社交性和参与感,这使得网友对互联网平台有更强的依赖性,这一方面丰富了人们参与文化艺术生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键盘侠”发表一些不负责任言论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网络发言的匿名性,使得不负责任的言论经常会绑架民意,而网络文艺评论的去专业化,也使得对文艺作品的评价容易采用过于单一的标准。再加上受众粉丝化本身同样是一种非理性的体现,容易被政治和商业意识所左右,而粉丝化的另一面就是圈层化和分众化,容易导致各说各话。

  鉴于互联网平台的特征和网络文艺的规律,为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环境,网络文艺评论工作大有可为,需要注意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避免过度政治化,在分层化传播中容易强调一点,而缺乏辩证、理性的声音,很容易上纲上线和过度意识形态化,不应简单地把文艺问题政治化,应该有理有据地讨论,既要坚持文艺作品的人民性,也要坚持文艺表达的艺术规律;二是避免过度商业化,用粉丝营销容易过度推广,如花钱雇佣水军来提高电影放映初期的口碑,这种把流量、点赞当成商业营销,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仅会损害文艺市场的长远发展,也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三是避免平台垄断,积极引导互联网平台的公共和社会属性,互联网发展的平台化,为文艺生产者传播作品以及消费者分享文艺生活提供了变异,但也容易形成平台的垄断效应,如果这种垄断与商业利益过度绑架,会损害平台的公共服务功能,如对于网络大数据分析,也应该变成公共数据库;四是充分意识到网络评论的底色是吐槽、调侃和夸张,要对善意的批评有一些包容度,坚持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也维持多元批评的良性生态。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搜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张慧瑜,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上一条: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文艺评论?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全国体育与艺术公共服务平台
京ICP备:17071443号-4
电话:010-86469387;E-mail:kexuejie@126.com

>京ICP备17071443号-4